English

改革出活力 管理出效益

1998-04-2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马孟林 刘小倩 我有话说

山东省潍坊市邮电局,近两年在市话、移动电话、公用电话、储蓄、报刊发行等方面,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,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。人们要问:该局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何在?广大职工的责任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?回答是“改革出活力,管理出效益”。

该市邮电局的改革为两个方面,一是分配制度的改革,二是管理体制的改革。

为使分配制度改革稳妥进行,该局首先在114查号台、转运分拣分局、电话装移修等8个易操作的工种和单位进行了四个月的试点,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,于1997年4月在全局所有生产单位实行。

该局分配制度的改革,着眼于打破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、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分配模式,将职工工资、奖金按1:1分成死工资和活工资两部分。活工资发放时按计件、百分含量或承包班次量质考核进行核发。

该局在拟定实施方案时,采取了“两上两下”的办法,先由各生产单位集思广益拟定出本单位工资奖金分配方案,报市局审核后再返回给生产单位职工讨论通过,市局最后定案后实施。因此工资奖金分配方案就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。如该局转运分拣分局针对本单位没有收入和工种多的特点,对无法进行个人计件的班组,采取每班计量、百分考核的方式;对以个人独立作业为主的5个分拣班组实行个人计件、百分考核的方式;对驾驶人员在实行百分考核的同时,驾驶员主要考核行驶里程、节油护车、准班正点、安全生产;押运人员主要考核运输袋公里、交接质量、协作配合和邮运纪律。由于各工种考核内容全面详实,考核标准严细合理,为全局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分配制度的改革,拉开了单位与单位之间、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分配档次,差距由过去的几元、十几元增加到200元至500元。分配制度改革后发生的最大变化是,人们工作抢着干,质量比着上,任务争着完。

比如,移动通信独家经营的局面打破后,市局无论职能管理人员还是邮政、电信职工,都把放号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,利用元旦、春节、星期天走亲访友的机会推销业务,仅市局就完成放号10560部。

营业部门昔日临时工坐忙台,正式工坐闲台,如今人人争着抢用户,单位领导只好安排台席轮流坐。

转运分局原在交接班时间接卸的邮件都交下班处理,如今为增加业务量,宁愿晚下班,也要邮件当班清;分拣班组还出现了抢大袋、抢时间、抢空袋的“三抢”现象。

窗口单位不仅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,而且对“突发性”事件都及时给予处理,不少营业员宁愿自己受委屈,也不做有损邮电形象的事。

企业活力的增强,有力地促进了业务的发展,市局今年头两个月业务收入、业务总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9.83%和94.92%,增幅列全省地市局前茅。

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,潍坊市邮电局重点抓了报刊发行,走报刊专业化管理道路。

前些年,潍坊的报刊发行市场已形成邮发与自办并存的格局,市场竞争较为激烈。面对新形势,潍坊邮电部门以市场为导向,积极转换经营机制。市局成立了报刊发投分局,各县市区局成立报刊发投公司,负责全市报刊的订阅、零售和投递工作,并对各支局的报刊发行和投递实行专业化管理。各县市区局发投公司直接对局长负责,实行独立核算,自主经营,并负责对支局发投业务的组织、检查。公司直接对支局下达报刊发行量收计划,根据支局完成的报刊流转额比例核算发投人员的工资。这种专业化的管理体制,由原来各县市区局对支局的直接考核,变为县局对发投公司、发投公司对支局的多级考核,使发投公司与支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在经营管理上,各局报刊发投公司与原来的科室相比,责、权、利进一步明确,而且直接参与经营,自身收入与效益挂钩,形成自我约束、激励机制。这就促使各公司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积极参与经营,强化管理措施,激发发投人员的积极性。

各局发投公司成立后,都对投递队伍进行了精简整顿,经过选拔和培训,聘用了一批素质较高的临时工投递员,并与他们签定了劳动合同,使他们在工作上有稳定感。为调动投递员们的积极性,除工资方面的激励措施外,临朐、高密等局发投公司还为全体投递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、人身安全保险,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,缩小了他们在经济上、福利待遇上与国有企业职工的差距。

这一切举措,大大调动了发投人员的主观能动性,有力地促进了报刊流转额的增长。去年全市报刊流转额为5600万元,超过年计划的9%,今年第一季度流转额就达5700万元,占全年计划的104%,全市党报党刊发行数居全省地市局之首,其中光明日报发行达2458份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